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9-06-28编辑:曹来源:
全校各单位: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9】5号)要求,扎实推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决定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指引,紧紧围绕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做强学科、做强学院”两项重点任务,以兴学强国为使命,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人才强校、学术兴校、服务山东、文化引领、国际化和一体发展六大战略为主线,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以本轮自评为契机,推动学校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实现学校“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二、总体要求
坚持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全校协调,统筹推进。全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坚持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昂扬姿态,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照《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中国共产党山东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党代会报告》)《中共山东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聚焦一流发展、特色发展、一体发展,全面梳理、对标定位、深刻剖析全校自2016年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来取得的建设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对建设成效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画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认认真真全面检查,扎扎实实加强建设,确保实现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
三、自评内容
以自我诊断为主,认真全面检查学校整体以及各学科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为核心要素,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着重从建设内容与《总体方案》的符合度、《建设方案》和十四次党代会主要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及重点建设学科标志性建设成效和表现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自评。
(一)符合度
按照《总体方案》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对照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检查学校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规律、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建设方案》的符合度,总结和诊断《建设方案》《党代会报告》《中共山东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具体建设内容的有效性和调整情况。
(二)达成度
对照《建设方案》《党代会报告》和全校各中层单位《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检查2020年学校整体建设目标及各学科建设目标的达成度,以及2018年阶段性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标志性建设成效
提炼建设过程中的新突破、新机制和新贡献。呈现建设进程中取得的重大创新、重大突破;呈现具备引领作用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解决实际社会经济问题的服务贡献以及其他成功经验,以及在第三方评价等公共信息分析中呈现的总体建设成效。
重点围绕实现学校由大到强的“121”基本建设思路、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等方面,凝练能够彰显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特色的典型案例。
四、自评组织
坚持山东大学党委全面领导,坚持一校三地统筹,坚持校院两级结合,坚持学科集群协同,坚持自检与对标相结合,坚持与下一步阶段工作部署相结合,全方位、全覆盖组织本轮自评工作。
(一)坚持党委全面领导
调整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工作。
各学院成立由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各学科自查自评。
(二)坚持一校三地统筹
立足济南、威海、青岛一校三地办学新格局,按照“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推动“同一个山东大学”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照各校区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统筹推进一校三地学科自评工作。各学科要统筹考虑本学科在其他校区或建设单位中的布局,按照一级学科口径,统筹推进跨校区、跨学院的自评工作。
(三)坚持校院两级结合
1.学校自评
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小组牵头组织学校自评。依据《总体方案》《建设方案》《党代会报告》《中共山东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重大改革举措与成效等八个主要方面,全面考察学校具体建设内容与《总体方案》《建设方案》及《党代会报告》的符合度,主要目标的达成度和学校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度,总结建设成效、开展对标分析、查摆存在问题,提出改革举措,结合学科自评情况,编写《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报告》(提纲及任务分工见附件1)。
2.学科自评
全校各学科成立本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组织本学科自评。对照各中层单位《发展规划》,着重围绕学科方向凝练、新兴交叉学科培育、KPI指标完成情况、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推动一体发展建设等方面开展学科自评,全面总结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的建设成效,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编制本学科《中期自评报告》(提纲见附件2)。
学科自评重在查摆问题,推进下一阶段建设。各学科要借此机会进行全面自检,为迎接第五次学科评估做好准备。学校将组织山东大学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及学科专家,选择部分学科进行实地指导。
(四)坚持学科集群协同
突出学科集群发展特色和优势,开展学科集群建设成效自评。“数学与数据科学”“化学与物质科学”“材料及加工制造”“临床医学与重大疾病”“中国古典学术”等五个一流学科领域,由核心学科牵头,各一流学科领域规划建设小组组织,对照《建设方案》,梳理总结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的建设成效,分析目标完成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编制一流学科领域《中期自评报告》(提纲见附件2)。
(五)坚持自评与对标分析相结合
依据建设目标选取标杆学校(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标杆学科,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影响力等核心要素指标,开展对标分析,找差距,明确下一步建设重点。
(六)重在建设,坚持与下一阶段工作部署相结合
以自评为契机,全面梳理学校整体和学科阶段建设成效,总结建设经验,提炼发展特色,分析存在问题,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按照问题导向统筹谋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精准改进,扎扎实实加强建设。
五、工作安排
(一)完善自评工作组织,启动自评工作(2019年6月4日-6月17日)
6月5-10日,完善自评工作组织。
调整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自评工作。成立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小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牵头,各单位全面参与,组织开展一流大学建设各项工作及自评具体工作;工作小组下设秘书组。(具体名单见附件3)
调整一流学科领域规划建设小组及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组织开展本学科(一流学科领域)建设及本轮自评工作。(模板见附件4)
6月5-10日,编制自评方案,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
6月17日,召开全校工作会议,发布学校中期自评工作通知,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二)学科自评(6月18日 -7月31日)
6月18-20日,各学科(领域)调整成立一流学科领域规划建设小组及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一流学科领域规划建设小组由核心学科主要负责人牵头,各参与学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由学科主要建设单位负责人牵头,统筹考虑本学科在其他校区,其他建设单位的布局情况,成立由各相关建设单位负责人、分管学科、科研、教学工作的副职及学术带头人为成员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应当按照一级学科口径,统筹兼顾一校三地各建设单位。成员名单电子版(加盖单位公章)请于6月21日前,发送至sd985@sdu.edu.cn。
6月21日-7月18日,各学科(领域)按照通知要求全面梳理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的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编写《中期自评报告》。
7月19日-7月31日,各学科(领域)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本学科《中期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原则上不超过8000字。各学科(领域)《中期自评报告》(PDF和Word版)请于7月31日前,发送至sd985@sdu.edu.cn。
(三)学校自评(6月初-8月底)
6月初-25日,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报告(提纲及任务分工)》,全面总结学校2016年以来的建设成效、开展对标分析、查摆存在问题,提出改革举措,准备自评报告编写素材。编写素材电子版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于6月25日前,发送至sd985@sdu.edu.cn。
6月26 -30日,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依据各单位提供材料,汇总形成《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报告(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7月1-25日,向各职能部门反馈修改意见,各职能部门根据意见修改完善相关内容,并于7月25日前反馈修改意见。
7月30日,组织相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集中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8月1-20日,进一步修改完善《自评报告》。
8月20-30日,提交学科建设委员会论证。
9月9日,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
9月15日,上报教育部。
六、文本编写要求
学校自评报告正文不超过10000字,各学科(领域)《中期自评报告》不超过8000字。材料编写要直观明了,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彰显特色、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联 系 人:李良杰 王自然
联系电话: 69576 66818
附件1: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报告(提纲及任务分工)
附件2:学科中期自评报告(提纲)
附件3: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工作组织人员名单
附件4:学科(领域)建设领导(规划建设)小组成员名单
山 东 大 学
2019年6月14日
附件1: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报告提纲及任务分工(1).docx
附件3: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工作组织人员名单(2).docx
附件4:学科(领域)建设领导(规划建设)小组成员名单.docx